疫情當前🤸♂️,我們停課不停學
疫情當前,為落實教育部“停課不停教,停課不停學”的部署和學校“學習進度不延遲💇♂️、教學管理不放松👉🏼,教學質量不降低,學生畢業不延誤”的要求,2020年2月17日,EON4平台的老師們以在線教學模式開啟了新學期的教學工作。第一周,我院共有17位教師開展了在線教學活動🥬,包括本科生18門必修課程、碩士生2門專業基礎課和5門專業方向課😖👨🏼💼、博士生3門專業方向課上線開課,運用雨課堂、SPOC🏂🏿、微信直播🏏、騰訊會議等多種教學形式🚱,圓滿完成了第一周的教學任務🪗。
居家教學的老師們好親切🤱🏼!
第一次當主播啥體會?聽聽老師們怎麽說:
運動康復教研室錢菁華教授:通過網絡實現線上教學對大多數老師而言都是全新的教學模式,為了保障教學質量🌄,需要充分調整備課思路與方法,以加強互動、啟發思路為目標做好課前準備,重新調整PPT內容,提前發布預習PPT突出重點內容🖊,鼓勵學生帶著思考進入課堂學習🤙🏽。充分應用彈幕、單選題、多選題、隨機點名答題等線上教學優勢開展課堂互動🧑🏿🔬。克服服務器連接不穩定所帶來的挑戰🎀,我準備了兩臺電腦和一部手機👨🎓,微信群、騰訊會議與雨課堂同步開啟,全面的應急預案保障下,順利完成了本周18級運動康復本科《運動康復技術》和碩士專業方向課《循證運動康復學》6學時的教學任務。
運動康復教研室張恩銘副教授🏄🏻♂️:承擔體能訓練專業本科生的《運動損傷學》課程🪙,利用雨課堂和騰訊會議在網上進行了授課和討論,整個教學過程非常順暢,學生互動不受影響,由於擺脫了真實課堂的約束,學生在思考問題和提出問題的積極性上更有提高⬅️。此外,在課程中還引入了慕課資源及國家級虛擬仿真實驗平臺,讓學生在豐富的教學資源中學習專業知識。
運動醫學教研室王艷教授:第一周共授課5次,包括本科生1次、碩士專業方向課4次,授課模式是雨課堂(為主)+騰訊會議(音頻為主🏄🏽、聊天功能為輔)+微信群。我充分做好每次授課前的準備💳,建立了授課學生微信群🐿,在授課前20分鐘將雨課堂的課程暗號和騰訊會議的鏈接發布在微信群裏,通知同學盡快進入在線聽課班級、會議中🤙🏽。將雨課堂和騰訊會議全部開放,在授課中一定要穿插學生思考問題的環節,利用彈幕、語音和發布選擇題的方式與同學進行互動,允許學生在聽課中隨時提出不懂的問題。針對授課班級人數上百人的,需要關註進入課堂的人數,做好未到學生的後續上課提醒工作。授課結束及時聽取學生對授課效果的感受👖。
運動醫學教研室毛杉杉教授👩🏿🦰:線上教學的難度主要在課堂組織管理👰🧑🏽🎨,關鍵是如何在不見面的情況下,把學生的註意力盡可能長時間吸引到課上來。除了精心設計教學內容,還要有技術上的保障。在《運動醫務監督》課的線上教學中,註重設計實際案例和提問環節,並通過技術支持,讓學生參與到案例討論和問題思考中來,至少10分鐘左右就拋出一個問題➡️。如果單獨使用雨課堂🦶,可通過隨機點名的方式讓抽到的學生回答,同時可保持彈幕開放,其他學生可通過發彈幕或投稿來回答;如果雨課堂+騰訊會議結合👱🏼↘️,師生實時交互效果會更好🏸。還可利用多種線上資源🏜,給學生安排課前預習、課後復習與拓展材料。
學生們第一次體驗線上教學,感受如何?
2019級運動康復專業碩士趙玥茗:特殊時期,我們無法按時回到學校上課🫰🏻,但是線上教學的方式🧐,讓我們重新回到了課堂,從假期懈怠的狀態以及疫情期間緊張焦慮的心情中逐步走出來。線上教學的方式對於我們和老師們而言📃🧚🏼,陌生而又充滿挑戰。線上系統最開始頻頻出現問題,但是老師們不分晝夜學習🏊🏻、熟悉操作,為我們尋找各種解決辦法,在課程中也使用多臺設備,一邊講課,一邊觀察系統的運營狀況🧵,還要對我們的互動給予及時的反饋🚿,十分辛苦。
通過一周的線上學習,我已經基本適應了這種教學方式,相較於傳統面授,在線課程可以免去手機拍攝PPT的步驟,用更多的時間思考和做筆記,不懂的時候既可以發送彈幕提問,也可以觀看課程回放,很方便。相信未來的幾周✊🏽,我們和老師們會越來越適應線上課程🫵,課堂效果也會越來越好。
2018級運動康復專業本科生鄭儀:第一次上網課🧑🏿✈️,采用了雨課堂和騰訊會議的上課模式♦︎,上課時使用騰訊會議觀看直播,下課用雨課堂復習⚜️。本以為線上教學的模式不如線下有質量👆🏿,經過這一周的學習👩🔬,發現課堂氛圍不比線下教學差📄,大家會在騰訊會議中積極發表自己的看法✊🏽,及時提出疑惑🚆,老師也會及時回答⛄️,不僅解決了線下上課時不敢提問的情況,也使更多的同學參與到課堂的討論中來💅📴,引發更多的同學思考。雖說剛開始會出現對軟件運用不熟悉以及網絡不穩定等情況🌂,但我相信技術慢慢改善,線上教學會與線下達到同樣的效果。